- ·上思县春节期间举办250场文体活动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2016年防城港市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取得新成效
- ·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捐助上思灾民
- ·陈武参加防城港代表团审议
- ·东兴雄风公司获中越国际道路运输资质
- ·鸡苗免费送给那漏村农户
- ·防城港江山半岛创AAAAA、珍珠湾旅游区和西湾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 ·防城港市昨颁广西首张“三证合一”证照
- ·80周岁以上老人可申领高龄补贴
- ·百名博士港城行 聚才扬帆正当时
- ·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东兴口岸为全国首个国家进境种苗(景观树)指定口岸
- ·防城港“海上旅游航线”旅客量持续攀升
- ·美丽的防城港市母亲河——防城江
- ·《鸟瞰防城港》第六集:走进魅力企沙天堂滩
- ·防城港市青少年保护海洋环境教育基地揭牌
- ·市民叹:电动车上牌难,难于上青天
- ·防城港市两家采石场被责令停产整改
- ·防城港:加快高铁联调联试步伐
- ·企沙“红袖章”管出美丽景区
- ·防城港港口区再次突击行动,打造“生态乡村”示范品牌
- ·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
-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花落防城港市
- ·防城港:在金山银山上绘一座绿色之城
- ·防城港检验检疫局受邀参与国家标准起草
- ·市领导到上思督查指导“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
- ·海上跨境游渐成防城港市旅游品牌
- ·防城港市部署开展旅游景区景点专项整治
-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当注意什么?
- ·防城港东兴市马路镇开始采剥肉桂皮
“就业保险”让失地失海农民无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地、海洋无疑是许多当地“依山傍海”群众赖以生存的“地利”,没了“地利”他们怎么办?
“还有‘人和’!”这是市人社部门给出的答案。
随着项目用地用海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失海农民转产增收面临新的挑战,他们要求解除后顾之忧,实现稳定就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这一矛盾,市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解决失地失海农民安置和就业保障列入十大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实际,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妥善解决失地失海农民转产就业安置,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兴业。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开展失地失海农民技能培训32场2601人次,依托大型企业建设技能培训基地18个,开展就业招聘活动22场,失地失海农民新增创业就业约3400人。
出台意见方案为失地失海农民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做好我市失地失海农民安置和就业保障工作,市人社部门会同市咨询委开展失地失海农民课题研究,为制定出台失地失海农民就业安置政策提供依据;分别召开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各类企业及就业联席成员单位等8大类人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当前失地失海农民在就业中所处的外部经济、社会、政策等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掌握他们的就业需求……
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市人社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制定出台了《2014年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工作实施方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关于做好农民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还与相关部门商议拟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民工工作方案》。同时实施“六个一批”工作措施,即组建一批三产服务队、组织一批就业帮扶队伍、落实一批优惠政策、搭建一批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培训基地、开展一批劳动技能展示活动以扩大和稳定失地失海农民就业创业。
就业培训为失地失海农民打开“翅膀”
就业培训,主要强调针对性。根据被征地农民就业意向引导他们参加技能培训。逐步建立培训、鉴定、职介、就业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引导支持区内外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与我市重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和稳定性。
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我市还正在构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网的公共就业信息平台,为失地失海农民提供优质就业信息服务。
开发公益性岗位让失海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为促进失地失海农民转移就业,我市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各类企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岗位及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期满人员就业,对企业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的,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3个月的工资性补助。
我市人社部门以建立企业及个人的供求信息库,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定点(社区)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把岗位送到村屯等形式,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建立协调企业的用工机制,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本地失地失海农民。今年8月28日举办专场招聘会,30多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进一步解决失地失海农民子女就业问题。
就业专项资金为失海失地农民打通康庄路
2008年以来,我市加大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将他们纳入扶助政策享受对象,鼓励安置期满的重大项目公益性岗位人员自主创业。
为促进被征地农民公益性岗位人员自主创业,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凡自主创业就业的,一次性给予3个月工资作为创业资金的支持,目前已发放创业补贴专项资金35万元。截至2014年7月底,已有113人申请辞去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按每人3个月的工资补贴标准,已兑现创业补贴资金共计39.792万元。
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的,市人社部门进行跟踪回访,帮扶创业者解决创业所面临的难题,做好后期的帮扶服务工作。
出台帮扶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就业专项资金,这些为失地失海农民上了“就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