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思县举办民俗斗鸡比赛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走在创建5A级景区的路上
- ·山歌唱响中国梦
- ·防城港:海湾红树林 百鸟争啼鸣
- ·2014年市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出炉
- ·百年老校展新貌
- ·防城港市高铁客运量首次突破200万 同比增长31.3%
- ·东兴雄风公司获中越国际道路运输资质
- ·防城区与海河县缔结友好关系
- ·防城港市68名新队员加入滩散小学护碑小分队
- ·在远离祖国的日子里
- ·大货车玩 “漂移” 防城港特勤紧急救援
- ·防城港旅游景区开展惠民活动迎“五一”
- ·多部门联合整治“泥头车”
- ·防城港东兴市马路镇开始采剥肉桂皮
- ·台风“海燕”11月10日下午开始影响我市
- ·防城港市昨颁广西首张“三证合一”证照
- ·防城区华石镇那湾村野生金花茶竞相斗艳
- ·一抓到底 抓好“十百千”项目落实
- ·防城港江山半岛: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 ·各国代表探讨“人口流动、就业与城镇化”问题
- ·防城港市非公经济呈蓬勃发展态势
- ·捡到假币万余元 兑换未成进牢房
- ·防城港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电话
- ·防城港西湾海域现“迷雾仙境”
- ·妇女右手被打谷机卷入卡轮 消防官兵点缓切割成功转移
- ·防城港金花茶产业“广西中港高科帮我圆了百万梦!”
- ·我市开展“缅怀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清明节祭先烈活动
- ·何朝建深入上思县查看灾情
- ·防城港现奇妙自然景观
生态+”绽放活力——防城港上思县发展生态经济观察
56万亩中低产甘蔗和52万亩速丰桉,前者占耕地面积86.1%,后者占林地面积18.6%。
曾一度陷入“一根蔗”“一棵树”单一产业境地的上思县,近年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多元化“生态+”模式,使生态经济活力得以绽放。
四大园区做大生态工业
9月26日,上思县思阳镇明哲村玉学屯甘蔗“双高”基地里,正在给甘蔗施壮尾肥的村民黄建飞告诉记者:“糖厂开始推广酒精发酵液时,我就用它来喷淋甘蔗,每亩能增产2-3吨。一直收了8年才翻耕。”村主任韦永琪说:“今年旱情严重,在播种后每亩喷淋一车酒精发酵液后,甘蔗出芽率很高,植株平均达到2.8米左右。”
在全区,上思县的两家糖厂率先将以往排放到江河中的酒精发酵液回收,处理成液态生物肥用于喷淋蔗地,全县每年有6万余亩甘蔗地受益。“得益于这种‘生态+’模式,不仅节水抗旱、增加肥力,还避免了污染,每年可为糖厂、群众节支增收约6000万元。”县糖业局负责人透露。
在“生态+工业”方面,上思县重点以蔗糖循环经济园区、水泥建材园区、木材加工园区及黏土加工园区这四大园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扩大朗姆酒等新兴产业生产规模,推进生物质发电、糠醛、复合肥等一批蔗糖产业附属产品生产。
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推广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在水泥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废弃物利用产业化、生态化,变废为宝。开展“二次招商”,引进项目把木材下脚料、边角料加工成园艺产品、儿童玩具,把树枝、树皮粉碎发酵做成有机肥料,把锯末、废木屑作为生物质发电燃料等,使木材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从而打造蔗糖循环经济、水泥建材、木材加工、黏土加工等4个产值分别超50亿元、税收超3亿元的产业,实现从生态资源大县向生态经济强县的跨越。
整结构做强循环农业
今年5月,上思县计划调减速丰桉面积5万亩,减少低产甘蔗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继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涉及多个乡镇十几个村屯。建设2.5万亩甘蔗种植“双高”示范基地,实施3个“千万元扶持计划”:肉牛产业已完成新建50 头以上养殖场34家,150头以上养殖场8家,新增肉牛3300多头;澳洲坚果种植已落实面积1.42万亩,备耕1万亩;特色种养方面,建立了铁皮石斛等中草药、高效农副产品、名特优水果等一批项目基地。
在“生态+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利用林草资源和农田秸秆养牛、养羊、养鸡,利用养殖牛、羊产生的粪便,加工开发成高效生物有机肥,再用于茯苓、石斛等中草药以及特色水果、蔬菜的施肥,实现循环利用。全县有4.6万头生猪、3.6万头肉牛、280万羽家禽等畜禽存栏,沼液、畜粪每年为特色果蔬、中草药基地提供价值上千万元的有机肥,以生态、有机为卖点,促成“接二连三”的绿色高效农业产业链。
“今年我家挂果的40亩澳洲坚果有10万元收入。”公正乡信良村一位陆姓妇女说。目前全乡已经采摘的澳洲坚果约4万公斤,仅这一项为当地农民增收100万元。上思专门出台文件,对退耕种果、开荒种果每亩分别补助1500元和800元。对牛舍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引进能繁种牛每头补助1000元,架子牛每头补助500元,种植牧草每亩补助200元。“去年,县财政给牛大力种植户每亩补助300元,激发了药农的积极性。最近县里还准备出面担保贷款2000万元,每户药农可获得政府贴息贷款两万元用于中草药种植。”成功引进一家公司的县妇联主席王干琴说。
“禽畜粪变成沼气,不污染,还能外卖,一举多得。”思阳镇“巾帼”养牛大户王飞朝的养牛场,用蔗叶养了500多头牛,牛圈旁建了两个100立方米的沼气池,除自给外还供15户人家照明及煮饭,月收入2000多元。上思把发展沼气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2.58万座,入户率达65%,排名位居广西前列。
森林旅游打响“氧都”品牌
“离国庆黄金周还有半个月,我们接受旅客订房的咨询就已经忙了起来。有北京、广州的,最多的是南宁的。”9月29日,上思县一个旅游景区的负责人说。
“‘氧都’的牌子太有吸引力了。”县委书记张惠强介绍,拥有十万大山约80%森林分布,森林、休闲养生是最大的卖点。上思在“生态+旅游”方面突出个性化,重新打造森林旅游综合体,推出高中低档休闲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今年以来,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调整工作取得进展,百鸟乐园完成景观、接待中心等场所的装修;皇袍山森林乐园已完成游览区漂流河道、上山步道等设施建设;九龙养生泉的试业,江滨酒店、香江国际酒店等酒店建设正在加快。
1~9月,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0.10%,旅游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6.22%。(原载《广西日报》2015年10月12日一版头条)
糖厂原来排进江河的酒精废液现在成为蔗农喜爱的液态肥,喷淋蔗地既环保又能提升甘蔗产量。梁富盈 摄
澳洲坚果种植产业是上思县力推的3个“千万元扶持计划”之一,今年公正乡澳洲坚果喜获丰收。施永师 摄
立足于植被繁茂、牧草丰富的地域优势,上思县大力扶持引导群众做大做强肉牛产业。韦继川 摄
青山绿水间,宛如人间仙境的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一角。廖伟雄 摄
上思县的山山岭岭都披着绿色,生态。是这里最浓重最惹人喜爱的元素。黄金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