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市防城区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清查行动
- ·防城港城北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
- ·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尽快开工建设广西滨海公路
- ·“京族荣誉村民”是民警最看重的荣誉
- ·优先确保党报党刊发行数量稳定
- ·防城港市第一台粮食烘干机落户贵明村
- ·防城港辑毒民警破获一起重大贩卖毒品案
- ·防城35千伏主网实现环网供电
- ·《防城港风物志》首发 填补防城港市地方风物志空白
- ·我市迎来又一个夏粮丰收年
- ·防城港:在金山银山上绘一座绿色之城
- ·防城港日报表彰2013年度新闻报道先进
- ·防城港: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的多民族城市
- ·我市有关部门对西湾跨海大桥景观灯进行提升改造
- ·防城港市旅游业存在的七大问题
- ·防城港,东兴月饼市场回归理性
- ·交警保协演练机动车保险理赔
- ·一把扫帚写芳华 ——记港口区垃圾中转站管理员范雨霞
- ·“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工程全面启动
- ·防城区水营街道办事处
- ·东兴市医患纠纷巡回法庭已受理案件25起
- ·广西首家“非遗”展示馆在防城港东兴挂牌成立
- ·中越两国代表在北仑河口投放鱼虾苗超4100万尾
- ·防城港务集团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3%
- ·防城港北站1至11月 累计运送旅客超80万人
- ·广西防城港:沿边沿海经济带双双发力
- ·临港工业演绎“防城港速度”:从“零点”到“领跑”
- ·社论:聚力奋进,共创防城港更加美好的未来
- ·泰国黎逸府商贸代表团到防城港市开展交流活动
- ·防城港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电话
防城区那良镇大村芋檬跻身“十大名菜”
72岁大妈沈相萍在厢房一隅,坐着矮木凳,右手持一把小刀轻快地剥离芋苗皮,左手更替着拿放芋苗杆,神情专注……
沈大妈是那良镇大村村那思组人,2月10日,她将马年最后一批芋苗早早收割回家,加工腌制,好过个舒畅年。
多年来,沈大妈和老伴与小儿子一起生活,因小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2亩田地全种上菜芋苗,由两老打理,两老还看养两头牛。
村支书林森传介绍,大村种芋苗历史悠久,但过去种的芋苗做出的芋檬痒嘴、价贱。上世纪90年代,不知是谁引进的菜芋苗种,开始在村里流行种植。大伙各自慢慢留小芋头做种扩种,发展到今天,全村400多户人家,种菜芋苗超过500亩。
村委副主任何文搭腔:“现在很少人家种水稻了,都不够喂雀仔。”
再说了,种植芋苗比种植水稻省事且赚钱多。何文继续解释道,种植芋苗用有机肥打底,一年到头也就施一两次复合肥,不用喷农药,管理粗放、轻松。收成了,也不忙在一两天,哪天有时间哪天收割,收多收少不碍事。
改革开放以来,大村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村里的不外乎是老人和儿童。但大村又与别处不同,别村缺壮劳力无生气,他们却靠半劳力的大妈大爷广种芋苗,闯出一条别样的致富新路。
何文扳着手指头对我们说,现在全村户均种芋苗一亩多,亩产在4000~5000公斤,按照去年均价4元1公斤计,亩收入就在1.8万元左右。全村这一年的1000万元收入,基本上都是留守的大爷大妈创造的。有人为此将它冠以“留守产业”。
资料显示,大村村2009年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而到2014年,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在增加的4000元中,芋檬占了“半壁江山”。
村民何宗有6年前开始种芋苗,迄今发展到4亩,年收入约6万元,2014年他家花20余万元,建起一幢3层钢筋水泥楼房。
芋苗,本市许多农村都种;芋檬,市场上到处有卖。但大村的芋檬色黄脆嫩,滑感爽口,嚼而无渣,堪称极品,吃了不忘。
前不久,有关部门评出全市“十大名菜”,芋檬焖溪水鱼名列其中。该道菜所用的主料芋檬,就产自大村。一根小芋檬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是大村大妈大爷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然而严格来说,大村的“芋檬产业”仍是家庭式的,无论产量、价格都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有专业人士认为,独特风味来自独有产地,呼吁有关部门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拉长产业链,促进良性循环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