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那良亩产万斤反季节辣椒丰收上市
- ·东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居广西第一
- ·广西业务量最大,防城港港务码头海关监管作业区获批
- ·越野车高速路半夜抛锚 交警出手及时解围
- ·防城港市2013年1-8月全市经济运行简析
- ·防城港市宣传文化系统业务培训活动结束
- ·全市“十百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 ·东兴市政协办公室电话
- ·十万山七星顶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加快推进
- ·全面开展抗灾救灾 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 ·中国人民银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电话
- ·交警支队查获26只穿山甲
- ·到防城港红沙村捉八爪鱼
- ·北京姑娘嫁到扶隆来
- ·港口区提前4个月超额完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任务
- ·防城港车站创单月运量新高
- ·防城港市红十字会电话
- ·防城港市运动员在广西第八届残运会上勇夺10金
- ·防城区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8个乡镇
- ·防城港蓝天、白云、海水、海港、海鸥、红树林、渔排…
- ·防城港公安机关第一届“十佳歌手”比赛
- ·防城区着力改善城区面貌
- ·马路:打造“休闲养生长寿特色名镇”
- ·首季服务业一路高歌
- ·防城港市两单位获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 ·“威马逊”重创防城港电网 25支队伍600多人紧急抢修
- ·防城港金花茶,“花王”藏在深山里
- ·预计今年防城港旅游总收入超90亿
- ·防城港:海湾红树林 百鸟争啼鸣
- ·防城港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上调164元
家乡报,他订了26年
居住在防城区扫把岭的71岁老人王仕振已经退休很多年了。退休后,他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他从1965年就开始自费订阅报纸了。《防城港日报》更是订阅了26年。
王仕振是公车镇人,在1964年就离家到湛江去当兵,直到1986年转业回来,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军营。王仕振进军营的第二年就开始订阅报纸了,对于订阅的第一份报纸,王仕振记忆犹新,“当时订阅的是《湛江日报》,当时我当兵一个月的津贴就6块钱,我每月都用7角5分来订报纸了。”
“我可是一位老通讯员呢,当年还经常给你们报纸投稿,” 王仕振笑着说,“还有两三篇上了头条呢。” 王仕振告诉记者他是从1971年调到河池武装部之后当通讯员开始写报道的,虽然时隔多年,但是当记者问起时,王仕振还是清楚地记得自己写的第一条报道——板么公社都楼大队修建7公里公路,他当时也在那里帮忙呢。
1986年王仕振转业回到家乡,先是在滩营乡乡政府办公室当主任,后来再调到盐业公司当总经理,职务的变换,没有变的是他写报道的笔,王仕振写的报道喜欢以当时的政策结合本地的实际来写的,上世纪90年代他就曾经写过一篇《菜篮子工程 迫在眉睫》(具体的标题他已经印象模糊)登上了《广西日报》和《防城港报》的头条。
王仕振自从回来后,就一直在订阅《防城港日报》(1998年之前名为《防城港报》),从1988年到现在,都已经订26年了。王仕振认为《防城港日报》是家乡的权威报纸,从上面能知道防城港最近发生的事情,家乡经济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还能看出地方如何落实中央出台的政策。
王仕振家里一楼的墙壁有一根横向钉着的长木棍,上面钉上钉子,各类报纸用报夹夹好,都挂在木棍上。现在他家里除了订有《防城港日报》,还有《书刊报》、《快乐老人报》、《保健时报》以及小朋友看的《学习周报》,用王仕振的话说这些报纸报道的内容各有各自的特色,阅读它们能了解各种不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