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电话
- ·防城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排名全区“双第一”
- ·“村警”:化解矛盾纠纷有妙招
- ·为了让老百姓都住得安稳
- ·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 ·防城港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重要精神
- ·防城港北站由铁路四等站升格为二等站
- ·防城大队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首推“微导诊”服务
- ·港口区农民工创业园成为创业乐土
- ·防城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自治区召开“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
- ·“桂林-防城港-越南下龙”打造海陆精品游
- ·虎踪豹影再现十万大山
- ·那良镇那良古街“修旧如旧”怀旧旅游
- ·首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展新貌
- ·防城港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 ·防城港市委领导高度肯定国际海上龙舟节安保工作
- ·防城港市公安机关第一届十佳歌手
- ·男子用铁皮+吸铁石遮挡车牌 被罚200元扣12分
- ·“纸巾课堂”构建道德高地
- ·东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十周年宣传月活动
- ·防城港,我们距离现代滨海之城还有多远?
- ·防城区加快防城江沿江景观带的绿化建设
- ·防城港市组团参加旅交会推介海上游
- ·防城港市里麻村将告别泥巴路
- ·防城港市8个集体和9名个人获自治区表彰
- ·越南三县市代表团到防城开展迎春座谈活动
- ·女人花 开港城
- ·东兴东润大酒店电话
防城港白浪滩惊现死鱼 元凶初步锁定赤潮
7月9日,防城港江山半岛白浪滩出现大量死鱼。事发后,当地海洋、环保、水产等部门对海水和死鱼进行取样检测,以图查找原因(相关报道见本报7月10日《北部湾新闻》1版)。7月10日下午,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鱼群死亡原因初步锁定是赤潮引起。目前,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已赶到防城港,将根据检测结果,作出最终结论。
海滩死鱼绵延两三公里
7月9日上午,防城港江山半岛白浪滩景区海滩上,出现大量死鱼,死鱼带宽两三米,从东到西绵延两三公里,预计有5000余公斤。事发后,当地环保、渔政、海洋等部门赶赴现场取样调查,目前检测结果尚未出来。
当天上午,南国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死鱼大小相差无几,长约15厘米,巴掌大小,且都是同一品种——当地人称为“黄鱼”。一部分死鱼已经腐烂,鱼肚爆开,在太阳暴晒下,散发出阵阵恶臭。
景区附近的渔民介绍,早在8日上午,他们就发现有一些手指大小的死鱼冲上沙滩。由于没有出现大鱼,当时并没引来大家关注。直到9日上午7时开始,大量死鱼被冲上沙滩,这才形成了大规模的死鱼带。
大量死鱼出现在海滩,引来众人关注。“这些鱼是被人炸死的。”在景区出租太阳伞的冯先生称,7月8日上午8时许,他见距沙滩几百米远的海面,有几艘船只作业,期间他听到一阵闷响。正在清理死鱼的清洁工廖女士却不认同这一说法:“前两天,我儿子出海捕鱼,就捞到了大量死虾、死蟹。”廖女士认为,死鱼出现,应该有其他原因。
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副主任吴志建介绍,发现大面积死鱼后,他们立即通知了当地环保、渔政、海洋等部门。随后,各相关部门赶赴现场。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接报后,他们立即组织人员前往事发海岸采集海水和死鱼样品。目前,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正对海水样品进行监测,水质检测结果将在10日上午出来;如排除海水污染因素,他们还将对死鱼样品作进一步检测。
吴志建称,目前景区正将沙滩上的死鱼清理,将死鱼运到山上填埋,“绝不会让死鱼流向市场”。
死鱼元凶初步锁定赤潮
7月10日上午,南国早报记者再次来到白浪滩,发现前一天出现的大量死鱼已得到清理,闻不到恶臭。江山半岛旅游度假景区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9日下午3时,他们已将死鱼彻底清理,并采取深坑掩埋的办法进行处理。
目前,该景区游泳区已恢复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景区出租太阳伞的陈女士称:“7月9日,曾有游客来到景区,一看到这么多死鱼,扭头就走。”
10日下午4时许,防城港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称,通过对事发海岸取样的海水检测,显示水质正常,基本可以排除水质环境造成鱼群死亡的嫌疑,“死鱼种类单一,大小均匀,如果是污染,不可能只污染到一个品种。”
防城港市防城港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9日上午11时许,有渔政执法人员在白浪滩景区附近海域巡逻,发现海水出现异常,有变浑浊现象,初步怀疑是赤潮引起鱼群死亡。不过,事件的最终原因,将根据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的检测结果而定。
相关新闻
2013年9月22日起,防城港企沙镇玉石滩至企沙渔港半岛海域出现大量鱼虾死亡现象。不少网友发帖质疑此事与附近的金属公司排污有关。防城港环保部门紧急介入调查,确认企沙附近工厂尚在建设,未投产,故无工业排污。
事发后,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调查人员对企沙半岛海域沿岸及海上进行现场调查和水质采样跟踪监测。9月28日,防城港市海洋局公布称,经连日的海水监测,企沙半岛海域出现的鱼虾死亡是受到赤潮生物影响。
赤潮,又叫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海洋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引发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而是许多赤潮的统称。发生赤潮时,通常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的数量、种类而使得海洋水体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一定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曾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