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近代建筑

www.bianguan.net 2013-11-24 14:47:13 景区专栏客服:小黄16108382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6处建筑,大多聚集在北海市北部湾中路北海旧城区以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中心的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另有两个教堂位于距离北海市区正南21海里涠洲岛上的盛塘村和城仔村。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后,英、法、德、葡、奥匈帝国、日、美、比利时等国相继在北海设立领事馆,而各国商人和传教士也纷纷前来建立商馆、教堂、学校和医院等,成为北海最早一批近代西洋建筑。这其中,先于条约的涠洲岛哥特式天主教堂和条约后的英、法、德等国领事馆及洋行等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最具特色。大部分建筑建于清末民初,涠洲盛塘天主堂建于光绪十二年(1876),为最早建筑,最晚的建筑则为北海主教府楼(建于1934年),领事馆建筑中以英国馆为最早,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

这批建筑是英、法、德等西方列强,利用政治、经济、外交、宗教、文化等手段,对我国进行精神渗透,分享我国市场和资源的物证;类型齐全,保存较好,有领事馆、教堂、学校、商馆、海关、医院、信馆等,是研究我国近现代史、经济史、建筑史、海关史、港口史、宗教史和对外贸易历史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重要的建筑有英国领事馆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北海关大楼旧址、普仁医院(医生楼、八角楼)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涠洲盛塘天主堂旧址、大清北海邮政分局旧址。除了教堂属欧式教堂建筑外,其他的建筑是券廊式建筑,周围都有回廊或半回廊。有通风透气、起防潮作用的地垅。室内有壁炉,大多使用百页门窗,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室内的光线和气温。回廊外墙的券拱和雕饰线,是欧洲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使本来平板的墙面“满壁生辉”,曲直线条富于变化,墙体结构层次清清楚楚,具有立体感和较强的艺术效果。教堂建筑属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哥特式建筑。教堂顶端设有小尖顶,并且所有的门窗的上券都是尖的,整座建筑给人一种较强的“向上的动势”,造成一种向上的升华、“天国神秘”的感觉。这批建筑风格独特,别树一帜,在我国西南地区较少遗存,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对北海外开放的文化遗迹和载体。

北海近代建筑16处建筑:

一、英国领事馆旧址 

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北海一中校园内,解放路旁,建于1885年, 为一座二层`、长方形的西式建筑。长47.2米,宽12米,建筑面积1133平方米。一层居住面下有用青砖砌成的一垅,地垅高0.9米,一、二层高分别为4.45和4米。各层有前后廊,廊柱和拱券都有雕饰线。有壁台和壁炉,室内装饰豪华。1999年7月20日,因改造解放路工程的特别需要,国家文物局原则上同意北海市迁移“英国领事馆旧址”。1999年10月2日至3日,北海市将英国领事馆旧址往东北方向平移55.8米。

二、德国领事馆旧址

德国领事馆建成于1905年,为长方形的二层西式建筑,主体建筑长23·1米,宽18·5米,建筑面积855平方米。南向,回廊宽2·5米,正门有门廊,门廊两边各有长10米的弧形台阶。四面坡屋顶,地垅高2米。

三、法国领事馆旧址

法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北海迎宾馆内,建于1890年,为一座一层的西式建筑,长34·7米,宽20·7米,四周回廊宽2·5米,平面呈字形,建筑面积718平方米。四面坡屋顶,地垅高1·85米。回廊的栏杆饰有古香古色的蓝色瓷瓶。在地台上原镶嵌一块用中英雕刻“大法国领事馆”的奠基石(已毁)。室内装饰豪华。1950年,法国领事馆撤出北海后,该旧址由北海市政府代管,有段时间曾作为钦州地区干部疗养所,后为北海市政府的招待所。1973年,使用单位北海饭店(现更名为北海迎宾馆)在旧址原建筑的基础上加建了一层,改建后变为平顶。

四、德国信义会教会楼旧址

德国信义会教会楼旧址位于北海市公安局大院内。信义会原叫长老会,该楼是1902年德国长老会传教士巴顾德主持修建,为德国传教士的居住和办公场所。旧址北面原有一间基督教堂(已毁,建于1900年),旧址南面原建有一间附设小学,名叫“中德小学”,1922年长老会改名为粤南信义会,该校遂改名为“信义小学”(已毁)。解放初曾一度为钦廉专署借用办公,现为北海公安局的办公用房。该旧址为一层券廊式建筑,主体建筑长30米,宽16·9米,建筑面积507平方米,北向,廊宽3米,四面坡屋顶,地垅高1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

五、北海关大楼旧址

北海关大楼旧址位于北海海关大院内,建于1883年, 是一座方形三层的西式建筑。南向,楼顶的中间为方形四坡屋顶,其四周为“回”形天台。各层都有宽达28米的回廊,廊柱和卷拱都有雕饰线。室内有壁炉和壁台,南向的楼外有一倒“T”字形花岗岩石台阶通往二楼。该楼长18米,宽18米,建筑面积972平方米。

六、会吏长楼旧址

会吏长楼建于1905年,为二层西式建筑,主体建筑长19·86米,宽10·48米,建筑面积416平方米。南向,前廊宽2·17米,廊柱间的券拱有雕饰线,两面坡屋顶,周围环境清幽。

七、女修院旧址

女修院旧址建于1925年,属西式建筑,女修院旧址现存两座建筑,一座为长方形的两层楼房,长31·45米,宽8·7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另一座为小礼拜堂式的建筑,长12·3米,宽6米,建筑面积73·8平方米,两座房子建筑总面积621平方米。

八、普仁医院(医生楼、八角楼)旧址

普仁医院是英国“安立间”教会创办的一间西医院,现仅存医生楼和八角楼两座建筑,均建于1886年。属西式建筑。医生楼为一座二层的西式建筑,长26米,宽12·9米,建筑面积671平方米。南向,廊宽3米,四面坡屋顶,地垅高0·8米,拱券式结构,造型优美。

八角楼为八边形三层建筑,高13·2米,边长2·75米,对称边距6·7米,地垅高2米,顶层为天台,是当时北海的高层建筑。

九、贞德女子学校旧址

贞德女子学校建于1905年,该旧址为二层西式建筑,西向,前廊宽1·85米,主体建筑长16·3米,宽8·6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两面坡屋顶。

十、 德国森宝洋行旧址

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建于1891年,是德国商人森宝(犹太人)驻北海的商务机构,专办煤油贸易及代理招工出洋等业务。该旧址是一座主体为二层券廊西式建筑,长18·3米,宽13·1米,高9.4米,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四面坡瓦顶,地垅高2米。其附属建筑风格与主楼相同,长20·4米,宽15·8米,建筑面积322平方米,只有一层,地垅高05米,主楼与附楼之间有一长6米,宽2·85米的连接廊把两楼连成一体。

十一、双孖楼旧址

该旧址为两座造型相同的建筑,一座建于1886年,一座建于1887年,原是英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筑。位于北海一中校园内,两座建筑相距32米,具有欧洲古典风格,一层,四面坡瓦顶,有回廊。廊柱间的卷拱有雕饰线。室内有壁炉,门窗安装有百叶窗,有1米高的地台,室内铺木地板。每座楼长29·2米,宽13·5米,建筑面积394平方米,回廊宽3·1米,两座楼总建筑面积为788平方米。

十二、主教府楼旧址

主教府楼建于1934年至1935年间,位于北海解放广场旁。

主教府楼主体建筑长42米,宽17·85米,原二层,建筑面积1499平方米,南向,四面坡屋顶,地垅高0·6米。各层四周有宽阔的走廊,2·1米,廊外墙有雕饰的数十个拱券和柱子。四周树木茂盛,有百年的玉兰花树和樟木树。1983年,使用单位在原楼上加建一层。

十三、涠洲盛塘天主堂旧址

涠洲盛塘天主堂建于1876年,位于涠洲岛上。该堂主体建筑长58·92米,宽16·2米,建筑面积955米,钟楼高21米。在钟楼正面雕有“天主堂”三字。附属建筑有男、女修院、神父楼等,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教堂为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建筑材料主要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火山灰块石和珊瑚石砌筑墙体,用螺壳灰和艺术上较为完美又具有特色的建筑,其钟楼的旋转壁梯,在建筑上很有特色。

十四、涠洲城仔教堂旧址

涠洲城仔教堂建于1883年,由法国李神父负责兴建,是法国天主教设在涠洲岛的圣母堂。该教堂长27·61米,宽8·89米,教堂前面有一宽4·5米,高14米的三层正方形钟楼。钟楼正面雕有“圣母堂”三字。与教堂后角相连的是一座二层神父楼,长20·19米,宽12米,有回廊,四面坡屋顶,建筑面积485平方米。西边还有一座原二层的修女院(已拆掉一层)。文革期间曾用作学校课室,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归由涠洲天主教爱国会管理,目前闲置不用。

十五、北海天主教堂旧址

北海天主堂建于1918年,位于北海市解放里下村2号(北海市人民电影院北面约50米处)。是一座哥特式教堂,钟楼已毁,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附属建筑有一幢两层的神父楼。是由该教堂第三任(1916--1925年)法籍神父于1917年设计并主持修建。

十六、大清北海邮政分局旧址

大清邮政分局是一座单层、券拱、长方形、室内结构为西洋教堂式建筑。长18·6米,宽6·75米,高4·35米,建筑面积126平方米,地垅高1米。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旧址周围环境优静,有古榕树围绕期间。

本文来源于:北海市政府门户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黄1610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