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纬二线西段项目路基平整过半
- ·防城口岸铜矿砂进口量增长两成
- ·防城港:凤凰花开 游客纷来
- ·防城港:营改增政策热点问答
- ·防城港市公安局电话
- ·防城港市新闻网开设3·15专题
- ·东兴打私屡获点赞的背后
- ·防城港国际迎宾馆电话
- ·防城港市恢复全国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
- ·东兴市群众回建地抽签分配工作圆满完成
- ·玉溪市考察团来到我市实地考察
- ·防城港市举办“全民阅读·书香防城港”读书活动
- ·男子以假证抵押借款 诈骗20万元被抓获
- ·今年上半年防城港完成水利建设2.01亿元
- ·农业部门100多农技人员分赴灾区做好复产工作
- ·东兴市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
- ·2014年防城港簕山古渔村观潮节惊艳开幕
- ·防城港市旅游局举办2014年“5·19”中国旅游日专场文艺晚会
- ·养蜂人廖树林靠自己创造的甜蜜生活
- ·防城港白浪滩:山西游客内有上万元及苹果手机的手包失而复得
-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20名医生献血救同事
- ·防城港“建设新型边境村镇实现稳边固边富边”
- ·防城港奏响商事登记改革三部曲
- ·防城港:“文化有缘” 花开边海城
- ·防城港公安局举办“和谐同行”公安基层文化专场文艺晚会
- ·防城港市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 ·防城港治安支队销毁走私赌博游戏机
- ·社会担当促和谐——防城港市工业迅猛发展探秘系列报道之四
- ·平安防城港 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白浪滩污水处理工程强力推进
“拈花惹草”闯出绿色富民路
www.bianguan.net 2013-7-21 10:26:55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前不久,在防城区扶隆乡那果村那闲组美家园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娇艳的杜鹃、刚毅的虎尾兰、姿态婆娑的发财树和罗汉松在争相媲美,用不了多久,它们将会被移植上盆,剪修加工,发往防城、港口和东兴的花店经销部,成为某个家庭或办公场所的一员,给人们带去健康绿色的新气息。
从一小片植物细胞的培育到如今绿洒万家的花卉产业,十年里,基地老板唐上前把“拈花惹草”这个兴趣爱好发挥到了极致,先后建立育苗基地,开办花店经销部,成立种苗培育专业合作社,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富民路。
目前,唐上前的美家园种苗培育合作社已有28家农户加盟。合作社采用店铺+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操作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种植和技术指导,并定期上门收购,再通过店铺将成品推向市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谈起当初创业的故事,现年48岁的唐上前随即打开了话匣子。
要敢想敢闯敢拼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养花种树,以前在家也育有八角、肉桂等树苗,但都没有多大收效。
“2003年的时候,我在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一则关于克隆培育驱蚊草的广告,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要是自己能培育出种苗来种植,那就发财咯!”回忆起十年前的那一幕,唐上前记忆犹新。
没多久,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中科院招收植物克隆技术人员的信息后,毅然决定带上多年攒下的几万元积蓄,和妻子一起踏上了北京求学之路。
“当时学习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仅学费就花了3万多元,回来时又买了一套实验设备,近4万元。”听到这里,记者和在场的村干部一片愕然。“我从小就有一种敢想敢闯敢拼的思想,反正都是白手起家,哪怕回到原点,一样可以重新再来!”对此,唐上前则笑呵呵地回应道。
坚持不懈 摸索实践
北京求学回来后,唐上前夫妻俩在港口渔洲坪,用一间房子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每天起早贪黑地做实验,摸索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唐上前告诉记者,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是一项工作量大且非常细致的技术活,单单培养基养料的调配就要花费大量的功夫,此外,如何灭菌消毒、接种移植等也很有讲究。
唐上前坦言,刚开始他也遇到过培育组织不发芽、培养基霉变等困难和问题,但性格执拗的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不断的打电话到北京咨询,购买大量书籍,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摸索和研究。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先后克隆培育出驱蚊草、百合、桉树和菊花等育苗。
采访中,说起自己第一块育苗基地的由来,唐上前不禁又乐了起来。原来,那时港口区林业局领导在得知他的创业故事后,主动上门为他提供了一块育苗种植基地,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在他看来,自己的事业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对他莫大的肯定。
不能只想着一个人的成功
2010年,唐上前把育苗基地从港口渔洲坪搬回了防城扶隆乡,这里除了山清水秀,育苗环境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根在这里。他说做人不能忘本,一个人的成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他要通过自己的事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如今,唐上前基地里培育种植产品的种类早已不单只是花卉、盆景,还包括了经济林、园林苗木、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等多个类别。当记者走进面积近200亩的育苗种植基地时,仿若置身于一座百草芳园,他还告诉记者,新建办公实验大楼和购置新设备和其他材料等,整个基地的建设投入已超过了40万元。
问到今后的想法,唐上前毫不掩饰地说,下一步还得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的规模,发动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他还考虑把育苗基地综合利用起来,完善相关设施,打造成一个旅游观光的农家乐,把家乡建设得更加漂亮美丽。
从一小片植物细胞的培育到如今绿洒万家的花卉产业,十年里,基地老板唐上前把“拈花惹草”这个兴趣爱好发挥到了极致,先后建立育苗基地,开办花店经销部,成立种苗培育专业合作社,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富民路。
目前,唐上前的美家园种苗培育合作社已有28家农户加盟。合作社采用店铺+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操作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种植和技术指导,并定期上门收购,再通过店铺将成品推向市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谈起当初创业的故事,现年48岁的唐上前随即打开了话匣子。
要敢想敢闯敢拼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养花种树,以前在家也育有八角、肉桂等树苗,但都没有多大收效。
“2003年的时候,我在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一则关于克隆培育驱蚊草的广告,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要是自己能培育出种苗来种植,那就发财咯!”回忆起十年前的那一幕,唐上前记忆犹新。
没多久,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中科院招收植物克隆技术人员的信息后,毅然决定带上多年攒下的几万元积蓄,和妻子一起踏上了北京求学之路。
“当时学习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仅学费就花了3万多元,回来时又买了一套实验设备,近4万元。”听到这里,记者和在场的村干部一片愕然。“我从小就有一种敢想敢闯敢拼的思想,反正都是白手起家,哪怕回到原点,一样可以重新再来!”对此,唐上前则笑呵呵地回应道。
坚持不懈 摸索实践
北京求学回来后,唐上前夫妻俩在港口渔洲坪,用一间房子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每天起早贪黑地做实验,摸索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唐上前告诉记者,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是一项工作量大且非常细致的技术活,单单培养基养料的调配就要花费大量的功夫,此外,如何灭菌消毒、接种移植等也很有讲究。
唐上前坦言,刚开始他也遇到过培育组织不发芽、培养基霉变等困难和问题,但性格执拗的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不断的打电话到北京咨询,购买大量书籍,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摸索和研究。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先后克隆培育出驱蚊草、百合、桉树和菊花等育苗。
采访中,说起自己第一块育苗基地的由来,唐上前不禁又乐了起来。原来,那时港口区林业局领导在得知他的创业故事后,主动上门为他提供了一块育苗种植基地,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在他看来,自己的事业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对他莫大的肯定。
不能只想着一个人的成功
2010年,唐上前把育苗基地从港口渔洲坪搬回了防城扶隆乡,这里除了山清水秀,育苗环境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根在这里。他说做人不能忘本,一个人的成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他要通过自己的事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如今,唐上前基地里培育种植产品的种类早已不单只是花卉、盆景,还包括了经济林、园林苗木、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等多个类别。当记者走进面积近200亩的育苗种植基地时,仿若置身于一座百草芳园,他还告诉记者,新建办公实验大楼和购置新设备和其他材料等,整个基地的建设投入已超过了40万元。
问到今后的想法,唐上前毫不掩饰地说,下一步还得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的规模,发动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他还考虑把育苗基地综合利用起来,完善相关设施,打造成一个旅游观光的农家乐,把家乡建设得更加漂亮美丽。
今日热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