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岭“美丽身影”的背后……

www.bianguan.net 2013-7-9 10:18:13 新闻专栏客服:小黄16108382

本报记者  李映武

树下田间,房前屋后,垃圾无踪;街道小巷,市场铺面,物堆有序。“茅岭干净了!茅岭美丽了!”近日,几名市直单位干部站在茅岭街道发出由衷的感叹。

往昔,一提起茅岭,熟悉茅岭的干部群众首先想到的是茅岭的美味鲈鱼,其次便是该乡脏乱的环境了。茅岭乡为何能用两个月的时间甩掉脏乱的帽子,成为一个美丽的渔企之乡,其“美丽身影”的背后又是什么?

73名干部  73名清洁工

“‘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程要取得实效,并能让广大农村群众养成爱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没有干部的以身作则不行,没有干部好的实际行动的影响不行。”茅岭乡党委、政府在4月的动员会上,强调要求干部切实沉到一线,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每天乡里的干部都有一个规定动作,那就是上午8点至10点,干部必须到责任村扫地或带着村民扫地。”该乡领导说,“主要领导也不例外,在清洁工程面前,市区两级下派的12名包村干部及乡里的61名干部的任务一样重,所有的干部都要做清洁工。”

防城区的临港工业主要布局在茅岭港,沙场较多,每天穿行在该乡拉煤、拉沙、拉泥的重型卡车不下500辆,清洁工程任务十分繁重。

重症需猛药,克难需真功。“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程启动后,市、区、乡三级包村干部每天都投入大量的精力,集中开展清洁卫生工作,累了靠在树下小憩一下,渴了喝几口自备的开水,鏖战酷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出了乡村美丽之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直干部,在茅岭乡沙坳村包村。自他接到抽调的命令后,工作日始终吃住在村,坚持带领群众开展清洁活动。6月17日,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连续多日的劳累,终于晕倒在了清洁活动的现场,所幸群众及时相救,才脱险为安。

黄吉仕是防城区下派到茅岭乡的挂职副书记,在任该乡“美丽办”领导后,工作本已繁忙的他在近两个月内,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白天,他要扫地,要对接市、区相应办公室的工作,要督查全乡清洁活动推进情况;晚上,他要把一组组数据形成报表,要把全乡的清洁工作情况上报防城区,要“美丽夜话”做群众思想工作,每晚都要忙到深夜。

“茅岭美丽了,可我们干部都难看了。”茅岭乡党委委员陈华贵抚摸着被晒黑的皮肤说,“你看看,全都黑黑的。”

在家男女老少都是清洁工

茅岭乡大保坝村大保坝屯群众凌兆能、洪秀芳夫妇都年过七十。按说这把年纪应是在家带带孙子,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二老就是闲不下来,除自扫门前“雪”,还管起了他人的瓦上“霜”。每天在把自家的庭院认真打扫干净外,还巡视其他村民的院落,哪家人员外出顾不上清扫或没扫干净,夫妇俩就主动帮忙清扫,还时不时地说几句“难听”的话,教育那些不自觉的村民。

为了让富起来了的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享受干净美丽,该村成立了清洁工作理事会,理事会每天定期督查,及时发现纠正村民违约行为。村民凌宗保家有4辆小车,但腰包鼓起来了的他对“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程十分拥护。他说:“我的院子每天至少扫两遍,如果风大的话,树叶掉得多了,扫三遍四遍都是常事。”

吴静信是茅岭乡沙坳村的群众,他的卫生习惯自“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程启动后急速转变。“以前,有垃圾就往屋后一扔了事。现在不行了,走在路上看到路旁有垃圾就顺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池里。”吴静信说,这都是受了驻村干部的影响后才这样做的,其他村民也一样。

勒紧腰带挤钱“装扮美丽”

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这个道理很朴实。在“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程启动后,全市百分之百的乡镇都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问题,茅岭也不例外。但茅岭乡党委、政府“厚着脸皮”筹钱的手段很例外。他们知道,多筹集一分钱,就能为“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程多做一分钱的事。

该乡首先是向区里“伸手”,防城区政府下拨启动资金4万元。二是向包村单位“伸手”,争取到各包村单位支持资金近18万元。三是向社会“伸手”,争取到金星广告等企业支持资金3万多元。四是向自己的腰包“伸手”,乡本级自筹资金2万元。

就这样还不到30万元,远远不够所需。怎么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该乡在宣传造势上花销“阔绰”,一投就是9万多元。区区9万元算不上大数,但也是该乡月正常运转费用3万元的3倍。

由于宣传发动到位,该乡相关工作推进十分顺利,成果显著。

该乡党委主要领导表示,“下一步还要花大钱,党委、政府要过紧日子,要挤出更多的资金用到美丽家园建设上来。”

本文来源于:防城港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黄16108382

>>防城港新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