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精心打造海洋文化名市
- ·东兴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第四季度安全工作会议
- ·东兴上半年接待游客300多万
- ·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进驻东兴
- ·东兴市法院做到案件质量与效率双赢
- ·中越边境银行反假币合作再上新台阶
- ·东兴市党政代表团赴越南芒街市拜年
- ·东兴市开展“生育关怀——生殖健康普查”活动
- ·东兴边检效率提升 游客出入更便捷
- ·科普示范社区的科普之光——东兴市江平镇城北社区科普工作侧记
- ·东兴法院举办“东兴—芒街两地法院交流会”
- ·东兴市发布5万条消防安全知识短信
- ·东兴法院成功执结长达五年的纠纷案
- ·东兴群众回建地抽签分配顺利完成
- ·中越边境游 边城多线路多 东兴口岸边境旅游成热点
- ·东兴举办第一期(SYB)创业培训
- ·东兴市抓好依法行政培训
- ·东兴交东村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屯”
- ·东兴市2016年上半年地税收入43860万元
- ·东兴市金太阳艺术幼儿园
- ·罗真委员:着力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
- ·东兴市发展和改革局
- ·江平镇:京族高脚罾传统捕捞技艺后继有人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禇清艺
- ·中国汽车越野巡回赛2016赛季广西站东兴公开赛揭幕
-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到东兴市调研边境旅游工作
- ·东兴边检站党委提升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纪实
- ·东兴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处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旅游法》遭遇黄金周 广西东兴出境游数量暴增
- ·广西东兴口岸举行疫情应急处置全方位演练
马路天使“夫妻档”
www.bianguan.net 2013-6-25 19:26:26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下午3点半,烈日当头,东兴市江平镇回收站。
当市民们匆匆行走在上班路上时,或者在家里午休的时候。朱秋洪已经用3个多小时完成了金港北路的清扫,扫起满满一车的垃圾,运入垃圾回收站。
每一个平凡日子的坚守
“每天都要工作,没有休息日。”朱秋洪说。
朱秋洪爱人也在金港北路同一条街做环卫工,两人早晚班轮流着上。早晨4点多,天地还是一抹黑,就要强打精神起床,顾不得揉一揉疲累的双腿,匆匆穿上黄色的粗布工装和布鞋出门。
扫好了街道,天已经完全亮了,路面上车辆多了起来,朱秋洪夫妇开始处理居民和商贩的生活垃圾。挥舞着跟他自己差不多高的扫帚连续扫了两个多小时就往回收站送一车垃圾,“这都不算辛苦。”他说:“最辛苦的是冬季、春季的雨天,路面上很多落叶,被雨水一泡,重了好几倍,推都推不动。”
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
这条街道大概有1公里长,朱秋洪在上面连走带扫,每天要走七八个来回。朱秋洪今年49岁,是广东罗定人,曾经做过建筑工人、电子厂工人。1991年在广东经人介绍与在广东打工的妻子黄芬锦认识结婚。2010年他为了妻儿来到江平镇环卫站工作,在广东他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他们有三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在上大学,一年最少要1万多块钱的花销。最小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生活还处处需要照顾。这些开销都是靠夫妻俩扫地的工资。“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很不错,挺满足了。”朱洪秋面带微笑地向我们叙述。
在站里,我们没有见到朱洪秋的妻子,她上的是早班,朱洪秋接替上下午班。黄芬锦自1994年江平镇环卫站建立就参加清洁工的工作至今,从朱洪秋和他们的同事口中我们得知,她是个善良、勤快的女人。我们问朱洪秋对妻子好不好,朱洪秋笑着对我们说:“好呀,我知道她很辛苦,我平时回家就多干些家务,帮她减轻些负担。”
虽然每天扫完街回到家很疲惫,但是夫妻俩对孩子的关心一点不含糊,晚上回家都抽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我大女儿在广东上大学呢。”朱洪秋骄傲地说。
环卫工人的梦想
朱秋洪说,他打算一直在环卫站工作到退休才回广东,把清洁工作做好,把江平镇的环境卫生做好,让居民生活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把三个孩子都送上大学。
“朱洪秋年近50岁,个子不高,但是干活很灵活、卖力,人很朴实。”“他们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夫妻恩爱,很勤劳。”同事是这么评价朱洪秋夫妻俩的。
据江平镇环卫站站长介绍,江平镇环卫站始建于1994年,全站有干部职工共50名,其中像朱秋洪一样夫妇都在环卫站工作的有5对。不少都另谋高就了,从1994年工作至今的只有6个人了。而像朱洪秋夫妇这样决定干到退休的人,目前还没有几个人敢表态。 (谢 芳 张真梅 )
当市民们匆匆行走在上班路上时,或者在家里午休的时候。朱秋洪已经用3个多小时完成了金港北路的清扫,扫起满满一车的垃圾,运入垃圾回收站。
每一个平凡日子的坚守
“每天都要工作,没有休息日。”朱秋洪说。
朱秋洪爱人也在金港北路同一条街做环卫工,两人早晚班轮流着上。早晨4点多,天地还是一抹黑,就要强打精神起床,顾不得揉一揉疲累的双腿,匆匆穿上黄色的粗布工装和布鞋出门。
扫好了街道,天已经完全亮了,路面上车辆多了起来,朱秋洪夫妇开始处理居民和商贩的生活垃圾。挥舞着跟他自己差不多高的扫帚连续扫了两个多小时就往回收站送一车垃圾,“这都不算辛苦。”他说:“最辛苦的是冬季、春季的雨天,路面上很多落叶,被雨水一泡,重了好几倍,推都推不动。”
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
这条街道大概有1公里长,朱秋洪在上面连走带扫,每天要走七八个来回。朱秋洪今年49岁,是广东罗定人,曾经做过建筑工人、电子厂工人。1991年在广东经人介绍与在广东打工的妻子黄芬锦认识结婚。2010年他为了妻儿来到江平镇环卫站工作,在广东他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他们有三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在上大学,一年最少要1万多块钱的花销。最小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生活还处处需要照顾。这些开销都是靠夫妻俩扫地的工资。“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温馨,很不错,挺满足了。”朱洪秋面带微笑地向我们叙述。
在站里,我们没有见到朱洪秋的妻子,她上的是早班,朱洪秋接替上下午班。黄芬锦自1994年江平镇环卫站建立就参加清洁工的工作至今,从朱洪秋和他们的同事口中我们得知,她是个善良、勤快的女人。我们问朱洪秋对妻子好不好,朱洪秋笑着对我们说:“好呀,我知道她很辛苦,我平时回家就多干些家务,帮她减轻些负担。”
虽然每天扫完街回到家很疲惫,但是夫妻俩对孩子的关心一点不含糊,晚上回家都抽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我大女儿在广东上大学呢。”朱洪秋骄傲地说。
环卫工人的梦想
朱秋洪说,他打算一直在环卫站工作到退休才回广东,把清洁工作做好,把江平镇的环境卫生做好,让居民生活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把三个孩子都送上大学。
“朱洪秋年近50岁,个子不高,但是干活很灵活、卖力,人很朴实。”“他们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夫妻恩爱,很勤劳。”同事是这么评价朱洪秋夫妻俩的。
据江平镇环卫站站长介绍,江平镇环卫站始建于1994年,全站有干部职工共50名,其中像朱秋洪一样夫妇都在环卫站工作的有5对。不少都另谋高就了,从1994年工作至今的只有6个人了。而像朱洪秋夫妇这样决定干到退休的人,目前还没有几个人敢表态。 (谢 芳 张真梅 )
今日热点
本文来源于:东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