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市青年志愿者开启春运“暖冬行动”
- ·防城港北投水务有限公司加大城区供水管道的查漏力度
- ·港口区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
- ·防城港现奇妙自然景观
- ·深化改革政策好 返乡创业有奔头
- ·防城区那梭镇桂人堂南山基地种植金花茶8000多株
- ·防城港打造十大旅游景区
- ·防城港市地震局电话
- ·防城港港口区:农业科学种养带来新成效
- ·港口区社保惠民工程提前实现过半目标
-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优惠妇女体检1个月
- ·防城港北站清明小长假 旅客同比增长68%
- ·防城港“光头强”真火了
- ·山水相连人更亲——防城港市与越南经济文化交流情况综述
- ·防城港城东派出所民警反恐演练入校园
- ·防城港市乡镇“四所合一”改革顺民意、暖民心
- ·牛贩子为解气举报同伙偷牛结果自己也坐牢
- ·气象预警大喇叭: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气象情况
-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突发冒烟事件
- ·金玉大盗作案2天后落网
- ·防城口岸铜矿砂进口量增长两成
- ·原告打完官司就“跑路” 代理律师法院告原告
- ·防城港市颁发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 ·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组织与会代表分赴各县(市、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学习
- ·防城港市经济运行呈稳中加快趋势
- ·防城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荣获中国十佳
- ·马路镇来了一批越南水果商贩
- ·“独弦琴后继有人了”
- ·防城港全市海上搜救成功率达100%
- ·防城港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防城港港口区再次突击行动,打造“生态乡村”示范品牌
近日,无论走在港口区的城镇、乡村、社区或旅游景点,不时出现感人的一幕:火辣辣的太阳底下,一群戴着袖套、草帽的人,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埋头苦干,清理门前屋后、水沟、树底的垃圾。这些人群里,有机关干部、群众、业主等。他们的行为同时感染了周边的很多人,当地群众、放假的学生也都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乡村”建设的工作中来。
“不要往车窗外扔垃圾,喝完的矿泉水瓶要放到垃圾箱里,在路上见有纸屑要主动捡起来……”在港口区第三小学门前,放学的小朋友一边自觉地捡起地上的垃圾,一边告诉笔者。
按照港口区“生态乡村”的建设规划,今年该区着力打造“三带两区”( 沿海生态示范带:光坡镇至企沙镇企沙半岛东面沿海村屯;生态旅游示范带:企沙镇簕山古渔村、大东沙、光坡镇红沙村、沙螺寮村等旅游景点;公路沿线示范带:沙企一级路沿线乡村、沙企旧路沿线乡村、环岛公路沿线乡村、铁路沿线乡村。综合发展示范区:企沙工业园、大西南工业园周边村屯;生态产业示范区:光坡镇绿色天成基地、莲雾种植基地、满福蔬菜基地、光坡镇“小八黑”农业生态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特色种植基地示范点,红沙万亩蚝排、栏冲海水养殖基地等现代海水养殖示范点),以点线面结合,打造“生态乡村”示范品牌,振兴边海旅游经济。
该区首先通过学习借鉴桂林阳朔县“生态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港口区建设“生态乡村”的路子。
对于“生态乡村”建设的工作,区委书记梁宗勇近日在该区常委会上提出“七强”要求:强责任,强整改,强主体,强投入,强宣传,强制度,强督查。并在近期再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大行动,统一聘请160名保洁员,分配到各镇街,由镇街主要领导带队,利用5到10天的时间,把每一个需要清理的角落都清理干净。要求全民行动起来,养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确保“生态乡村”常态化。同时要求,镇街、社区干部,深入村屯,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做好垃圾收集等保洁工作,并制订村规民约。
港口区是边海地区,五一节期间,在簕山、红沙等知名旅游景点,游人如潮。这给“生态乡村”工作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但是,游客走后,海滩、村道洁净如初。企沙镇负责“生态乡村”工作的陈健宁告诉笔者:“这段时间以来,分片干部每天都要下村检查指导,特别是在旅游景区,假日增加安排有保洁员,穿梭在游客中,确保景区环境清洁。在村头巷尾,安排钩机、铲车、人工等清理陈年垃圾。确保清洁工作不反弹。”
五一节期间,笔者正好也来到簕山古渔村,游人如织,许多游客带着家人和小孩,起初还有些不文明的游客随手扔垃圾,但看到保洁员们在太阳底下辛苦劳作时,他们大多都自觉地把垃圾放到桶里。
出租车司机杨师傅告诉笔者,这些天,不仅本地群众,就连外地旅客也深受“生态乡村”建设氛围的影响,老烟民们上车便问有没有烟灰缸,要是没有,他们也自觉地把烟头掐灭包好,下车后再扔到垃圾箱。“清理、维护、洁净、美丽、文明、宜居”这些“生态乡村”的宣传词语,渐渐地印在当地干部群众及外地游客的脑子里。
通过干部职工带头集中清理整治大行动,促成合力,扩大影响,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提高社会参与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让“清洁乡村”第一阶段工作画上圆满句号,为第二阶段“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下一步工作,该区乡村办主任邓创造告诉笔者,将抓住第一阶段取得的成效,趁热打铁,努力把促进“三化”( 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建设,并把“三化”建设与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丰富的边海文化资源,乡村休闲旅游和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力争实现“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环境改善、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互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