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工互动”迈上发展快车道——2013东兴市工业发展走笔
- ·2013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举行在即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孙喜睿
- ·东兴开展“3·15”消费维权进乡村活动
- ·东兴市蕾蕾幼儿园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京族博物馆5年免费接客80余万人次
- ·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东兴外侨办
- ·首都大学生实践团到东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东兴市马路镇村民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积极性高涨
- ·东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垌中办事处
- ·东兴口岸迎来今年第500万名旅客
- ·东兴海关提升效能力促互市贸易发展
- ·东兴镇:用好“全国重点镇”头衔 打造美丽宜居新城镇
- ·广西东兴试验区欲打造东盟货币离岸金融中心
- ·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联合提高边检服务水平
- ·东兴抓好市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 ·东兴口岸一季度过境旅客157万人次同比增长6.4%
- ·东兴市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为农民搭建就业平台
- ·东兴市多渠道服务残疾人就业
- ·马路:打造“休闲养生长寿特色名镇”
- ·东兴:边海门户 开放前沿
- ·广西科协生态乡村科普大篷车走进东兴市竹山村
- ·东兴建设突出东盟风情和边关特色
- ·东兴镇松柏村文艺队
- ·东兴市人民武装部开展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张幸婧儿
- ·东兴交警《入境须知》获点赞
- ·东兴市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1.3万元
奥运宝贝、“哈妹”组合都穿过我做的衣服
“在防城港乃至整个广西,坚持手工制作京族服饰的目前就我一个人,面临失传。东兴市正在为我的手工制作京族服饰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樊大姐说,能坚守20多年重复做同一件事情,而且越做越好,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著。
樊大姐名叫樊文英,真正知道她大名的人不多,因为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习惯性地称她“樊大姐”,她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档口”名称也是“樊大姐民族服装厂”。
樊大姐为人热情开朗,讲话柔声细气,许多顾客与她的关系都非常好,经常光顾她的店。“我们江平这一带的京族人民,男女老少的京族服装都是我亲手为他们做的,‘奥运宝贝’唐小媛的所有京族服装都出自我的手,还有‘哈妹’组合的演出服装也是我做的。”樊大姐说。
樊大姐与服装“结缘”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家里的姐妹多,过年才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青春年少,爱美之心,总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可又没有漂亮衣服。还好,过年时家里排队买得一块布料,做了衣服还剩下一些边角料,于是樊大姐就按自己的想法动手剪裁,手工缝纫,也能做得像模像样。得到了家里人的鼓励,从那时起,她就开始自己动手给弟妹们做衣服,也有附近的邻居慕名来找她做。
但这些都还是小打小闹,樊大姐真正拜师学艺是从1987年开始的。
当时,樊大姐了解到,有一位越南归侨居住在防城的垌美农场,在越南时专门裁缝越南的国服,手艺非常好。樊大姐是京族人,江平镇是京族的集居地,那时的京族服装在她看来还不够艳丽,她要打造江平独有的文化品牌“京族服装”。于是,她带着行囊,去了防城的垌美农场拜师学艺。
“因为拜师前也做过一些裁缝,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起来特别的快,加上师傅教得好,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就出师了,回到江平自己开‘档口’。”樊大姐说,她是真的喜欢做衣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很幸福。“从事服装行业20多年了,其他民族的服装也做过不少,但最喜欢的还是京族服装,很飘逸,很显身材,特别是女士的服装,穿在身上凸凹有致,身材修长,特别漂亮。”
樊大姐说,在成衣年代的今天,手工剪裁衣服已经很少了。为了适应潮流,她在坚守京族服装的同时,也批发一些成衣来卖。现在,樊大姐在东兴市和越南的芒街都有自己的“档口”,她自己则一直坚守在江平这家店里。“这么多年的坚持,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的名称越来越响亮了,凡是要做京族服装的人都会想到我,外地很多人也慕名来找我做衣服,市里一些节庆的京族服装也是找我裁缝。”樊大姐说,她一直在对京族服装进行改良,除了保持原有的元素之外,还结合了当下一些潮流元素融入京族服装里。现在,她做的京族服装不仅仅是京族人能穿,其他人穿了也挺时髦的。她最大的愿望是要让京族服装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爱穿京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