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恢复进口印度花生仁
- ·越南北部和中部天气异常炎热干燥
- ·越南河内大剧院将于6月对外开放
- ·越南各省市加大在俄罗斯旅游推广力度
- ·把越南北江省沉睡的旅游资源唤醒
- ·2018年前2个月美国仍是越南木材及木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 ·2017年越南与7个外国伙伴的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逾100亿美元
- ·越南西北地区各省在河内推介当地文化之美
- ·越南拟扩建河内市内排国际机场
- ·赶香寺庙会
- ·韩国大力吸引越南游客赴该国新旅游景点参观游览
- ·广宁省推出“下龙笑容”留住游客的脚步
- ·民宿旅游——越南旅游的新发展方向
- ·河内旅游酬宾日吸引游客量达3.6万人次
- ·越南火龙果、红毛丹、龙眼、芒果等水果出口猛增
- ·促进韩国企业对越南和乐高科技园区投资
- ·河内市致力于营造安全亲善的旅游环境
- ·中国8月约15万人赴越南旅游 居访越外国人榜首
- ·越航开通河内市至绥和市航线
- ·越南大叻开发风芽–格邦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 ·越南承诺确保中国游客的安全
- ·新加坡媒体推出越南4大浪漫旅游景点
- ·深受青睐的河内古街啤酒馆
- ·越南河内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 ·2015年乙未年春节期间河江与广平两省接待游客量猛增
- ·越南:河内城门
- ·越南旅游业为加入东盟共同体做好筹备工作
- ·2015年国家旅游年:努力鼓励越南人游越南景点
- ·越南鞋类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二
- ·2017年越南啤酒销量可达40亿升
越南的极北之地——龙鼓旗台
来到越南西北地区而不登上越南地图上的尖顶就难以有完全的感受。在越南河江省同文县龙鼓乡海拔一千七百米的龙山顶上,一面越南国旗迎风飘扬。数千年来,以爱国精神、边疆地区和国家主权象征而闻名的龙鼓比祖国极北之地的其他地名更深刻地烙在越南人民的心灵和意识中。
龙鼓是越南最北端。龙鼓山脚下是一个有八十多户倮倮族家庭,四百多人的少数民族村庄。赫蒙族语中“龙”字的意思是“玉米”,龙鼓就是玉米山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多年来龙鼓最大的一块地——天巴主要种植玉米。这是赫蒙族的简单解释,简单的就像他们本人和生活一样。
倮倮族则对这座龙的山峰有其他极富神话色彩的解释。迄今,倮倮族中仍流传着龙鼓灵山峰上神龙的传说。龙鼓山西侧有两面水洼。在这么高的山峰上竟然有两面永不枯竭的水洼确实非常有趣,也很奇特。尽管水洼不深但清可见底。当地居民将这两个水洼称为水井,又称龙眼。
倮倮族人阮氏红说:“当地缺乏生活用水。仙龙生了恻隐之心,所以飞上天前给居民留下一双眼。仙龙的双眼变成了半月型湖泊。一侧是赫蒙族人的天巴湖,一侧是倮倮窄(Lo Lo Chai)村的湖泊。”
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1789年,西山朝击败北方侵略者后,光忠皇帝制作了一面大型铜鼓,其每次报更的三声鼓声听起来就像是在宣示国家主权。因此,龙鼓在赫蒙族语中代表皇帝之鼓。
不管哪种解释,龙鼓旗台都是一处神圣之地,将祖国的形象刻印在正日夜捍卫越南民族每寸土地的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心里。
胡志明市游客艳媚说:“河江省同文县这里竖立着龙鼓国家旗台石碑。站在这里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以及民族主权的神圣。”
沿着主道的389级石阶拾级而上,游客将登上建有旗台的龙山峰。再走过旗台的一百四十级石阶就能到达台顶。与河内旗台一样,龙鼓旗台也是一座八角形旗台,高三十三米。旗台基座镶有蓝色石浮雕,上面雕有越南文化符号——东山铜鼓、河江省少数民族风俗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传说等。
但最具意义的是龙鼓旗台上一面面积达到五十四平方米的金星红旗,象征着越南五十四个民族和平共处。
旅居捷克的越侨明捷说:“我觉得围绕旗台有很多有趣的信息。没想到这面五十四平方米的国旗象征着五十四个民族,并在李常杰时期建成,历史这么悠久。这些历史资料很有益,以后我会向朋友介绍这些历史知识的。”
站在龙鼓旗台往下望,倮倮族同胞的小巧房屋点缀在正进入收割季节的黄澄澄的梯田中。远处是重重叠叠的山峦。一侧是丝绸般的儒桂江正沿着山脚蜿蜒流过,并流向越南四大著名山丘——马皮凉山脚,这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并对英勇不屈的越南民族引以自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