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市全面实现寄递行业信息化管理
- ·前三季度东兴外贸超20亿美元
- ·一人多岗 一岗多人
- ·东兴市对外交流概况
- ·金滩景区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
- ·东兴市举办百姓秀场2013“美丽东兴·清洁乡村”文艺演出
- ·东兴警方加大娱乐场所禁毒宣传
- ·国庆游新线路东兴-越南:无需签证畅游下龙湾
- ·“走进东兴试验区”采风活动启动 全国网媒聚焦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徐福厚
- ·东兴出境运输车首超越入境数
- ·东兴边防检查站举行广场宣传活动
- ·东兴市助农民就业,促民企发展
- ·区人社厅在东兴举办《人事天地》通联员培训班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园区)起步区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何雨玹
- ·东兴市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 ·东兴边贸转型升级 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东兴市创旅游名县宣传片,高清视频
- ·东兴市招商促进局
- ·东兴市领导走进“春风行动”招聘会
- ·春节期间东兴氵万尾海鲜市场火爆 海鲜排挡加工受欢迎
- ·防城港精心打造海洋文化名市
- ·东兴边检站“六心”工程帮扶困难党员
- ·2014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宣传标语(中越文版)
- ·防城港市恢复全国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
- ·东兴警方视频侦查2个小时破轿车盗窃案
- ·广西东兴试验区完成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超300亿元
- ·“情满北仑河”网络文学征文活动揭晓
- ·东兴法院今年上半年为农民工讨薪超500万元
东兴市“七个平台”推进边海经济带建设
今年以来,东兴市紧紧抓住防城港市建设边海经济带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沿海沿边优势,重点布局,努力打造“七大产业发展平台”,做好做足“边海”大文章,全面推进边海经济带建设。
——打造开放合作平台。该市利用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这个“最大红利”,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千方百计地把进境种苗(景观树)指定口岸、外国人口岸签证、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人民币兑换越南盾、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自驾游、互市区免税购物、境外边民劳务合作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发展成产业,发展成经济动力,发展成生产力。
——打造跨境贸易发展平台。该市积极做好边境贸易区进口互市商品超量转边境小额贸易宣传、引导工作,尽快实现“边小”、“互市”两种贸易方式相互补充;推动贸易与加工的产业衔接,加快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把互市贸易发展成东兴产业集聚的平台。同时,以跨境合作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或创业平台,创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主动对接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建立B2B电子商务网站,形成越南特产、水产品、红木制品等网站连锁;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打造旅游发展平台。在建成游客免税购物区和东兴市竹山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的同时,该市加快了陈公馆景区提升改造、中越友谊公园一期工程、意景园二期等一批景区等项目建设;以成功“创建自治区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北仑河口景区和东盟自驾游总部基地建设,打造东兴特有的标志性旅游项目;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推动旅游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推动赴越跨境游、中越跨国自驾游常态化;以金滩国家AAAA级景区为依托,辐射带动京族三岛、竹山景区、交东贝丘遗址等一批滨海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依托独特的京族风情、滨海风光、海洋文化等独特旅游资源,打造以京岛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平台。
——打造跨境金融发展平台。该市率先开展了人民币与越南盾现钞跨境调拨业务试点,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业务;建立符合东兴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资金池,建设金融一条街,把物流通道变成金融通道;培育发展地方金融新业态组织,积极发展直接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组织,支持企业利用各种方式直接融资,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抓住国家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机遇,加快推进跨境保险服务建设。
——打造红木产业发展平台。该市重点解决红木产业发展用地瓶颈问题,在完善红木加工区的基础上,在跨境合作区规划1000亩土地,面向全国招商,引进10~20家国内大中型名优红木企业,逐步建设集研发、生产、展销、仓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红木产业园区。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平台。该市十分注重完善提升海洋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认真抓好拓展区包括供电、虾塘改造升级等工作。同时,重点再打造种植核心示范区,主要是打造“红姑娘”红薯和皇帝果3000亩连片种植示范区;以防东高速公路(东兴段)为主轴,沿路连片种植牛大力、金银花、金花茶、石斛等高经济价值农作物,打造防东高速公路(东兴段)现代特色农业经济带。
——打造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平台。该市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及中国-东盟海产品重要通道等独特优势,对江平工业园改造升级、转型发展,规划建设防城港市首个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同时,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争取创建远洋捕捞基地、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发展海洋生物科技,把园区打造成面向东盟、辐射内地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