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首都-河内市简介

www.bianguan.net 2014-9-12 9:38:11 景区专栏客服:小黄16108382

河内(Ha noi)位于红河平原中部,是越南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包括9郡5县 :巴亭郡、还剑郡、二征夫人郡、栋多郡、西湖郡、纸桥郡、清春郡、龙边郡、黄梅郡和东英县、嘉林县、徐廉县、清池县、朔山县。2003年人口305.5万。

河内市位于北纬20o 53' - 21o 23',东经105o 44' -106o 02' ,面积920.97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占19.97% ,郊区占80.03%, 相当于全国土地面积的0.28%)。气侯四季分明,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摄氏15度;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摄氏29度。

2002年人均GDP756美元。GDP占全国GDP总额的7.8%。其中:农业2.4%,工业和建筑业38.8%,服务业58.8%。2000-2002年,经济以10%/年以上速度增长。

河内是一座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原称大罗,曾为越南李、陈、后黎诸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誉为“千年文物之地”。早在7世纪初,这里就开始构筑城池,时称紫城。1010年,李朝(公元1009-1225年)创建者李公蕴(即李太祖)从华闾迁都至此,定名升龙。随着城垣的加固和扩大,在10世纪以前,曾先后被改称宋平、罗城、大罗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升龙又先后称为中京、东都、东关、东京、北城。直到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才因城市被环抱在珥河(红河)大堤之内,最终定名河内,并沿用至今。法国殖民者统治时期,曾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所在地。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定都于此。

河内具有都城规模始自11世纪的李朝,当时升龙已是物产丰饶、交通发达的地区,在此以前所筑之城,均属军事性质的城堡。河内分为内城(市区)和外城(郊区),内城历史上为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孙、待从的住地。皇城在禁城之外,为皇帝和朝臣办事场所。京城环绕皇城,是街坊、集市、居民区。李、陈朝时的61条街坊,黎、阮朝时的36条街坊,都集中在这里。今日河内好多街道仍沿用着旧时的称谓,如棉行、麻行、糖行、桃行、皮行、帆行、铜行等,其中多数街道的专业性特点已逐渐消失而成为普通的街道。但有些却仍保有专业性的老传统,如皮行街全为皮货,铜行街尽是经营铜器的店铺。历史上禁城、皇城内可见楼台殿阁金碧辉煌,御苑园林秀丽景色;漫步京城之中,四处是林立的寺庙和高耸的宝塔。近千年来,改朝换代和内乱外患使河内城区屡遭破坏,今日,华丽的宫殿已荡然无存,城垣也只残留下不到200米长的正北门以及席行街的官掌门。

河内市风光绮丽,具有亚热带城市的特色,树木终年常青,鲜花四季盛开,湖泊众多,星罗棋布于市区内外,因而又有“百花春城”之称。河内市名胜古迹很多,除著名的还剑湖、西湖、文庙、独柱寺、二征庙、玉山祠、龟塔、巴亭广场、胡志明陵墓及故居、螺城等外,还有竹帛湖、百草公园、列宁公园(原统一公园)、栋多岗、莲派寺、浪寺(昭禅寺)、石夫人寺(灵光寺)、象伏寺、金鼓祠(原同天观)、和风塔、医庙等。

竹帛湖原为西湖的一部分,1620年安阜、安光、竹安三村修筑固御堤(今青年路),乃将西湖与竹帛湖一分为二。湖处竹安村域,黎朝权臣郑杠又在此修筑别院,作为避暑作乐的场所。后别院则建成行宫,令宫女在此以织绸为业。因所织之绸美观耐用,故称竹村绸。竹村绸汉字为“竹帛”,竹帛湖之名也因此而来。

百草公园位于雄王路以西,北面临近西湖,面积约13公顷,内有100多种树木和许多珍禽异兽。列宁公园,位于市区南面,面积60公顷,其中七亩湖约占公园的1/3。在市区南部的白梅街是建于18世纪上半叶的莲派寺,寺内有一释迦牟尼巨像十分有名,寺周围有塔9座,其中寺山门前的一座,6棱11层,望之古劲清雅。另一塔名“和风”,靠近还剑湖,是名刹报恩寺唯一遗存下的古迹;报恩寺亦名莲池寺,其规模宠大,惜于1889年被法国殖民者破坏。

现代的河内市建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在郊区,是以出产稻米为主的富饶农田,此外,河内市还有机械、纺织、碾米、制糖等工业。河内市农产丰富,以稻米为主,盛产各类热带水果。工业有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小手工业发达。



,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黄16108382